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与实现路径(6)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郑世宝.物联网与智慧养老[J].电视技术,2014(22):24-27. [2] 左美云.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4. [3] 朱勇,田宜春,徐旭昶.中国智

[1] 郑世宝.物联网与智慧养老[J].电视技术,2014(22):24-27.

[2] 左美云.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4.

[3] 朱勇,田宜春,徐旭昶.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7.

[4] 温海红,王怡欢.“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构建及其实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38-145.

[5] 向运华,姚虹.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6):110-114.

[6] 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7):12-20.

[7] 刘晓静,张向军,谢秋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养老服务面临挑战及发展建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39-144.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养老服务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需要。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传统人工养老”向“人工+智慧养老”逐步过渡的关键阶段,智慧养老服务是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的助力器,其核心是将现代高科技手段融入渗透到诸多养老服务领域,有效弥补其他养老服务模式“做不到、做不好、不能做”的事情,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调动老年人主观能动性、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优化区域间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一、智慧养老的内涵与比较(一)智慧养老涵义的提出智慧养老概念被提出之前,提法最多的是互联网+养老、智能化养老等,关于“智慧养老”的涵义,有很多种说法。研究咨询机构的观点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智慧养老是指通过智能设备、信息化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独立生活提供保障,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一种智能化手段。广义的智慧养老是指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及时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部分学者的观点对智慧养老从科技和老年人自我发展角度,给出更加明确的界定。郑世宝认为,智慧养老即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全方位、线上线下、综合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1]。左美云认为,智慧养老(Smart Senior Care,SCC)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检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一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好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使智慧科技和智慧老年人相得益彰,目的是使老年人过得更幸福,过得更有尊严,过得更有价值[2]。笔者结合其它学者观点,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认为,智慧养老是指从老年人的多重养老服务需求出发,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老年人需要的诸多领域,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跨界供给与融合,提升科学养老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健康护理等),安全需求(生命安全、生活安全),情感需求(亲情、友情、爱情等),受尊重需求(家庭、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需求(个人价值),增强老年人在养老和享老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智慧养老与传统养老区别智慧养老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的本质区别在于畅通了服务通道,打破了原有的分割、固化、脱节、冗余的服务模式,尤其是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立,应用软件的更新升级,让养老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对话无障碍,增强了两者之间互通有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方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养老需求方的差异性诉求,提供大众化和个性化的适老服务,大大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性价比、效率和质量,从而使供需双方实现双赢。从服务软硬件看,智慧养老服务比传统养老服务在软硬件上更胜一筹,传统养老服务过于依赖人工和电话等通信设备,服务效率不高,服务供给常与老年人的需求无法匹配。而智慧养老服务是除人工和通信设备外,还融入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搭建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便于养老需求方通过网站、手机APP、各类传感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进行服务项目选择,供给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分析需求信息,实现养老需求方与养老供给方之间的隔空实时对话,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智慧养老的供给状况(一)国家层面推动智慧养老发展2017年,国家三部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首次出台国家级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智慧健康养老成为养老领域发展的重点之一[3]。2019年,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开发的“养老通”APP,基于国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应用,是国内首个官方开发运营的养老机构查询平台。各地政府部门也开始积极探索和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将智慧养老纳入当地一系列发展规划之中,将智慧养老相关产业列入今后发展的新兴产业,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创新智慧养老与其他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二)各地探索建立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区)政府陆续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合作共建、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搭建各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智慧产品作为终端,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保证智慧养老平台的健康运行。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模式,如北京打造“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北京通e个人APP”,为老年人提供集政府补贴、支付、服务为一体的本地支付平台;上海建立“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汇集全市养老服务设施信息平台;广州市打造“智能终端+软件平台+保险+公益+线上服务+线下服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助老服务;杭州乌镇的“1+2+1”(老年人+交互系统及智能照护系统实现的个性化选择和定制服务+政府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养老模式,通过老年人智能终端的数据反馈,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准确的服务项目。许多养老机构、街道、社区与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合作,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供适老服务项目,建立“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供给方”“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亲属”多方联动机制,有效推动了“线上+线下”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4]。比较典型的模式,如河北唐山颐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海莲花老年公寓、天津失智老年人康复照料中心等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杭州市的智慧养老社区服务站“99老年人家”,由高厚智能科技和公羊会(联合体)创办,该联合体是首批入选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商资格库的服务商,主城区有11万以上老年人领到服务商发放的各类服务终端设备,形成“政府—99老年人家—专业服务机构—老年人”的服务链条,是政府购买、线下与线上结合、服务站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智慧养老新业态[5];天津南开学府街道则利用支付宝强大的生活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小区”,有20个小区接入支付宝中的“我的小区”服务项目,老年人通过社区培训,学会上网寻求服务,既实现了老年人足不出户享服务,又激发了老年人参与智慧生活的热情。(三)众多企业纷纷涌入智慧养老领域随着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养老市场需求增加以及老年群体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的提升,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了很多企业开始转型布局智慧养老领域,参与企业类型主要是智慧养老产品研发企业、智慧养老系统开发企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商。国家三部委公布的两批79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主要以自主科技研发型、医疗健康型、生产适老型用品企业为主力军,企业发展模式既有自主研发、独立运作,也有跨界合作、共同研发,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智慧养老企业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如河北省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秦皇岛康泰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智慧养老产品研发,自主研发了十几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通过了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融合航天技术,实现了老年智慧手表体征监测和定位的准确性。三、河北省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笔者采用半结构式调查,选取河北省部分60岁以上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和需求进行了抽样问卷和访谈调查,主要了解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需求和担忧。(一)不同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的认知差异显著不同居住地的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认知存在差异,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知道或了解智慧养老服务的占35.8%,农村老年人则不足10%。从智慧养老相关信息获取途径看,城市老年人获取渠道更为多元,包括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听亲朋说、社区宣传、养老机构宣传等,而农村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广播和亲戚邻居。笔者认为,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按照人口密度布局居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等养老服务资源,智慧养老服务资源投入和配置也先于、优于农村,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接触和了解智慧养老服务信息的机会必然多于农村老年人。不同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认知存在差异,高学历(大学及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专)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明显高于学历较低的老年人。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开始一批批步入老年,他们工作时基本接受了信息化培训和学习,具备一定科技素养,对高科技对应的服务和产品的学习和掌握能力较强,而其他学历老年人受自身科技素养不高的制约,面对智能科技产品和服务呈现“不会用、没人教、用不惯、不想用”,逐渐成为高科技时代无奈的“掉队者”。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上过大学、中专的老年人明显比没上过的对智慧养老了解更多,30.3%的高学历者表示比较了解并正在享受智慧养老服务或产品,有50.2%的高学历者表示听说过但未享受过服务,但学历较低者了解并享受过服务的比例仅为12.5%,50%以上的被访者并不了解智慧养老服务,37.7%的被访者觉得没用。在高科技时代,智慧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而知识水平高低对老年人能否主动认识和接受智慧养老服务存在一定影响,老年群体如何适应和享受智慧新生活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二)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的潜在需求意愿明显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智慧养老服务方式逐渐被更多老年人所接受,对智慧养老产品的需求意愿十分强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8.4%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智慧养老服务,43.6%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适合自己需要的,其余被访者表示不会接受,认为对自己生活帮助不大,而且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需求意愿比居住在农村的人强烈。愿意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智能工具上网聊天的比例占60.2%,愿意使用可穿戴设备等具备健康监护功能的产品比例占35.3%,愿意使用智能机器人等高端产品的比例在5%以下,可见,五成以上的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明显,适老化智慧产品正在逐渐被老年人及其亲属所接受,他们主要选择生活辅助型、身体康健型、文化娱乐型智慧产品,这些融入了智慧科技的产品,在老年人自我保健与对外交流、家庭护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照护、健康养老、文化养老等多个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智慧家政服务、网络文化学习及休闲娱乐服务”是老年人缺少而又最需要的智慧养老服务内容。在对“最缺乏又是最需要的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中选择“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占34.5%,“智慧家政服务”占30%,“网络文化学习及休闲娱乐服务”占21.2%,“陪伴聊天解闷”占10%,这些是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方今后应重点关注的方面。(三)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存在重重顾虑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需求意愿虽比较高,但也怀有重重顾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服务质量好坏、服务价格是否合理、服务是否易产生纠纷等方面是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担忧之处,“不会用、没人教、学得慢、玩不转、怕受骗、不安全”是老年人使用智慧养老产品的痛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担忧自己不会使用产品的占36.5%,担忧服务质量与预期差距大的占30.5%,担忧智慧产品信息泄露的占20%,担忧服务价格不菲的占13%。由于老年人对智慧产品的掌握能力比年轻人慢,反而对产品的适老性要求更高,部分未购买智慧养老产品的老年人面对目前市场琳琅满目的产品有“两难”(难选择、难操作),认为产品在研发时,应该充分考虑“两易”(易接受、易使用)的程度,变繁为简对于老年人更重要。部分已购买智慧养老产品的老年人表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安全性、准确性存在疑虑,首次使用产品仍需年轻人的帮助,产品健康数据并不是很准确,与医院测试对比存在数值差别,这降低了他们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信任度,还对使用过程中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存在担忧。四、智慧养老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一)智慧养老发展仍然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高科技发展为社会带来日新月异的变革,目前国家层面虽提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规划,但智慧养老的整体发展仍然存在制度碎片化、缺乏顶层设计的问题,体制机制衔接体系尚未形成,各地政策制定不一、服务标准各异、数据平台参差不齐、制度创新不够、产业推动不足、行业间协作渠道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智慧养老的快速发展。另外,缺少全国自上而下的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目前很多智慧养老服务数据只停留在本行业、本企业、本社区、本地区,阻碍了部门、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跨域、跨界、跨部门的养老服务大数据体系尚未建立,信息孤立、大数据信息不足,可能会影响国家和各地区在智慧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时的科学性。(二)智慧养老企业发展存在瓶颈目前智慧养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养老主流市场呈现参与企业多、规模小、服务参差不齐的情况,运营模式多采用企业运营、政府补贴,在社区推广也遇到场所、费用、服务成本、过于依赖政府的保护政策等问题,亟需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另外,企业对于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很多企业在研发或生产智慧养老产品之前,对养老服务机构软硬件需求调研不充分,对不同老年群体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调研不够,而从事智慧养老系统和产品开发的多为年轻人,难以切身体会老年人的一些特殊身体需求,体会不足导致研发存在缺陷,已上市产品从外观到性能,存在同质化严重、档次不高、优质品牌不多、适老性不足、价格偏高、安全性差等问题,能被老年人真正认可和适合使用的不多。有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处于起步阶段的智慧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尚未清晰,产品销售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考虑到自身的资本投入与利润回报,不想投入太多精力用于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三)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尚处于尝试运营阶段,只是在部分社区试点推广,普及面窄。从运行效果看,运营团队运用智慧平台对接养老服务需求的专业能力有限,而且线下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或成熟度不够,难以有效对线上需求进行支持,出现只满足老年人一般日常需求而难以满足多样化、特殊化、高质量需求的问题,智慧养老服务的功能受到限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另外,老年人购买智慧养老产品渠道不畅,笔者深入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普遍反映,由于接触网络能力有限,智慧养老产品升级换代又很快,无法及时了解产品信息,没有渠道购买智慧养老产品。目前购买老年用品的渠道主要是药店、医疗器械店,但是产品种类有限,智慧养老产品很少或没有,自己找不到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用品的专卖店或者商场专区,不敢通过网上购买,因为怕上当、不会操作、选择困难。从每年各地举办的老年用品博览会上看,产品虽多,产品销售主要面对有需求的养老机构走批量订单,零售很少,缺少一个真正让老年人了解和购买智慧养老产品的信息平台。(四)智慧养老服务缺乏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对服务人员的科技素养以及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比传统养老服务高。当前从事一线养老服务的人员大部分科技素养不高、专业性不强;具有老年人医疗护理、心理健康、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产品研发能力、信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网络安全维护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考虑到薪资水平、社会地位、职业前景等因素,愿意从事养老行业意愿比较低,难以吸引高质量智慧养老服务人才。一线服务人员科学素养低、复合型人才不愿进入、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五、智慧养老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一)智慧养老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智慧养老与其他领域逐步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保障,“智慧养老+”将渗透融合到很多领域,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文化养老将成为智慧养老领域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智慧养老社区是智慧养老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智慧养老+”的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政府统筹制定政策规划、服务和产品标准、财政投入标准,打破智慧养老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种种约束,研发覆盖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大数据平台,整合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政府、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方(各类企业和养老机构)的服务资源与老年人多层次、差异化需求的动态匹配,打造集“互联网+政府+企业+养老机构+老年人+子女”于一体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各类智慧养老服务资源的合作共建,以及老年群体的智慧养老资源共享。(二)智慧养老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设立国家智慧养老产业大数据中心,为国家制定智慧养老发展政策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一是尽快出台智慧养老发展的相关规划,为各省市发展指明方向。设立国家智慧养老产业大数据中心,将涉及养老的相关产业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消除各部门和各行业的信息隔阂,建立养老服务资源和老年人口养老需求信息库[6],统一信息采集标准,规范数据接口,实现信息整合与畅通流动,为实现国家和各地区政策制定提供可信赖的基础数据,以数据分析来实现科学预测和科学制定政策。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服务监督和涉老数据的安全监管,防止服务数据和老年人个人信息数据泄露。2.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企业的自我提升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智慧养老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和数据服务平台是社会资本当前最愿意投资的三个领域,在社会资本的助力下,从事这三个领域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智慧养老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注重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的核心竞争技术研发,提升智慧养老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加强智慧养老自主品牌建设,提升智慧养老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作用,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产品和服务,给予合理的政策扶持和价格指导,平衡参与智慧养老的各行业的产业利润率,吸引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智慧养老领域,以社会资本的力量来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更新升级,同时也可以使社会资本获得一定的回报,实现智慧养老产业和社会资本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3.努力推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平衡。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依托社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搭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7],开发应用智能终端、便携式动态监测设备、APP应用等,面对不同老年人的普遍化、多样化需求,推进标准化、精细化的精准服务模式。服务机构要组建专业评估团队,根据对老年人的综合评估结果,将老年人需求细分为一般需求、特殊需求、高质量需求,定制分层、分类而又成体系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块,关注不同老年人的实时需求信息,及时提供差异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实现由“大众化”到“订单式”服务转变,充分满足不同需求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而高效的服务。4.拓展智慧养老产品购买渠道,提升老年人购买智慧产品的能力。一是针对老年人无处购买智慧养老产品的问题,建立适合老年人选购的线上产品和使用信息平台,把产品信息展现给老年人,让老年人自由选购;打通线下零售渠道,小型、基础的智慧养老产品可以在连锁药店、器械专卖店等老年人比较认可和便于购买的正规渠道进行销售。二是针对老年人对智慧生活的需求特点和趋势,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广泛组织发动老年大学(学习点)、社区、学校、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型的科学素养课程、培训或讲座,让老年人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智慧养老产品能为个人生活带来的改变,还要引导更多老年人主动参与学习,教会他们如何佩戴使用智慧养老产品,如何在网上选购心仪的智慧养老产品,这不仅能让更多老年人享有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还能增强老年人与亲朋、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和自信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信息获取闭塞、对外沟通不畅和融入社会困难等问题,促进了代际和社会融合,有助于实现老年人与年轻人共享智慧成果的新局面。5.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智慧养老相关信用体系的建立。推进智慧养老行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政府依托大数据,建立智慧养老生产和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信用评级体系,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级,政府将信用评级结果作为政策和资金支持、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帮助老年人鉴别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和个人的真伪、好坏。还要组建智慧养老服务企业诚信联盟,凝聚一批有强烈参与意愿、有深度合作空间、有数据价值的企业,在信息数据共享、品牌合作共建等方面建立稳固的合作模式,同时引导更多有潜力的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养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助力智慧养老健康发展。推进老年信用消费体系建立。随着普惠金融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个人信用数据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发展信用消费对于刺激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目前能够对网络熟练运用的文化水平高的老年人增多,使用信用卡、网络支付平台等消费方式逐渐成为养老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参与信用消费的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建议建立老年信用消费体系和信用平台,进一步优化智慧养老产品的设计,让从事智慧养老服务企业提供类似“支付宝芝麻信用”等平台的信用消费模式,引导老年人的信用消费行为。依托信息系统提炼客观的信用评级数据,为信用消费记录良好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但可以让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老年人优先、优惠、共享、多享高品质智慧养老服务,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可以让更多老年人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升老年群体的社会地位。6.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壮大智慧养老服务队伍。人才是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根基,因此,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梯队。加强一线养老服务人员的科学素养培训学习,让有能力者掌握和使用智慧养老产品,在实践中提供更好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设社区居家智慧课堂,让更多子女学习智慧养老服务知识并教会父母使用智能产品,成为智慧养老服务中的一员。鼓励各地老年大学(学习点)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引导更多老年人学科技、用科技,更好的发挥余热贡献社会,提升老年人才的社会贡献度和参与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培训机构,通过课堂教学、进修、对外交流、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培育养老服务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智慧养老理论学习与政策制定、产品设备软件研发、大数据分析之中,还要创造更多让各类人才走出国门的机会,到美国、日本、欧洲等智慧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先进的国家学习,充分吸收他国发展模式、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参 考 文 献][1] 郑世宝.物联网与智慧养老[J].电视技术,2014(22):24-27.[2] 左美云.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4.[3] 朱勇,田宜春,徐旭昶.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7.[4] 温海红,王怡欢.“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构建及其实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38-145.[5] 向运华,姚虹.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6):110-114.[6] 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7):12-20.[7] 刘晓静,张向军,谢秋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养老服务面临挑战及发展建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39-144.

文章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网址: http://www.xdxxkjzz.cn/qikandaodu/2021/0120/970.html



上一篇:智慧物业平台,赋能社会治理新模式
下一篇:信息科技前沿的地方立法

现代信息科技投稿 | 现代信息科技编辑部| 现代信息科技版面费 | 现代信息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信息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