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究以电子(4)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某一小组的讨论过程如下。 生1:我在“中预(3)班学号.xlsx”表格中,补充了“”~“”的学号,我填入的是不同的数字。 生2:我在“2018 年10 月单词

某一小组的讨论过程如下。

生1:我在“中预(3)班学号.xlsx”表格中,补充了“”~“”的学号,我填入的是不同的数字。

生2:我在“2018 年10 月单词.xlsx”表格中,填入1,使用填充柄后填充的还是1。

生3:使用填充柄往下拉以后,可以选中自动填充选项,选择填充序列,就能变成1~31。

生4 :我在“中预(3)班学号. xlsx”表格中,填入“上海市澄衷初级中学”往下拉以后,下面的单元格都变成了“上海市澄衷初级中学”;在“2018 年10 月单词.xlsx”表格中,填入1日,用和生3 相同的方法,填的是1 日~31 日,所以可以填入相同的文本和不同的数字。

生5:我在新的工作薄中试了一下1 月至12 月,也可以用填充柄做出来。

教师引导:学号、日期、月份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5:都是有顺序的数字。

【得到结论】相同文本以及有顺序的数据。

【片段分析】本环节以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师通过演示实践、创设情境和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暴露出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产生不同的认知冲突,通过认知冲突,转化错误的前概念,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建立在认知冲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包括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是初始阶段,其要点在于使学生明确认识自己的前概念,这一步骤在问卷调查中已完成;第二是认知冲突阶段,通过演示呈现或操作实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三是认知冲突解决阶段,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构科学概念。教师演示填充柄的操作步骤后,引发学生的第一次认知冲突,消除对填充柄错误的前概念,把模糊的前概念清晰化,没有前概念的学生不存在第一次认知冲突,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更快;接着,教师提出新的任务,请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填充柄的适用范围,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组内学生对填充柄的前概念也存在差异性。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地相互碰撞产生“火花”,引发学生产生第二次认知冲突,思考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和同伴的认知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话差别在哪里,然后将错误的前概念纠正,最后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填充数据的规律,可以是相同的数据,也可以是有序列的数据,找到填充柄适用范围是有规律的数据如序号、日期、数列等以及相同的文本或数值,再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四、思考与展望

概念是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部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创设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设计问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前概念学习策略能让学生通过已有的认知去理解新知概念,学会概括和完善概念,达到利用概念自主探究问题的教学目标。当然,前概念的转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1] 俞晓鸿,苏宁,沈云云. 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前概念原理、方法、案例、行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0-22.

[2] 唐小俊. 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2008(6):11-12.

[3] 马春燕. 前概念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8.

文章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网址: http://www.xdxxkjzz.cn/qikandaodu/2021/0318/1203.html



上一篇:广东农信之歌路的神光
下一篇:晓黑板让家校共育更高效更科学

现代信息科技投稿 | 现代信息科技编辑部| 现代信息科技版面费 | 现代信息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信息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