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现代有闲阶级的特征及其影响(2)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现代有闲制度中,代理消费的代理人已经不局限于家庭主妇,有闲阶级开始将慈善事业作为最好的证明自己财富的手段。一笔笔高额的慈善捐款,不仅将

在现代有闲制度中,代理消费的代理人已经不局限于家庭主妇,有闲阶级开始将慈善事业作为最好的证明自己财富的手段。一笔笔高额的慈善捐款,不仅将有闲阶级推到社会大众和媒体的面前,更大范围的证明了自身的财富能力,还表现了自己的大爱情怀。与此同时,有闲阶级也通过设立公益基金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实力,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基金是个长期的行为,相比慈善捐助更能获得社会崇高的赞誉,人们感动于有闲阶级的真诚,却忽视了他们在成为有闲阶级过程中表现出的自私和贪婪的欲望。捐款解决了部分人的生活问题,环保、教育、卫生事业基金更是使得全民受益,因此将慈善捐款和公益基金定义为全民代理的方式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户外运动和信仰的空前发展

有闲阶级不仅通过金钱竞赛展示财富,还通过运动竞赛体现其对好斗精神的崇拜和渴望,这种精神逐渐构成有闲阶级掠夺和尚武的性格特征。传统的田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野外探险和户外极限运动成为他们最新追逐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有闲阶级对“掠夺文化”的热爱。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企业家逐步通过体育竞技判断员工的竞争意识,他们对体育事业的爱好也推动了体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有闲阶级表现出强烈的宗教信仰意识,他们将奢侈的消费方式解释成为了上帝的尊严和信仰,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解读上帝的思想并得到上帝的宽恕,他们这种思想其实只是为了满足内心对阶级差异的追求。

(四)礼仪与高级学识的没落

礼仪和高级学识在有闲阶级初期是有闲阶级证明高雅的手段和象征,但在现代有闲阶级制度中,只仅仅保留了一部分体现文化传统的礼仪方式,而这类礼仪也将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而且高级学识也逐步被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所取代,有闲阶级只需要通过财富就可以雇佣一大批高级学识的人为他们服务,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闲阶级不得不通过技术手段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三、结束语

与传统的有闲阶级相比,现代有闲阶级仍然产生于他们强烈的虚荣心和金钱价值观,但是现代有闲阶级具有的特征与传统有闲阶级不同。本文首先通过对有闲阶级的起源和演变进行分析,阐述传统有闲阶级的特征,其次将现代有闲阶级与传统有闲阶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现代有闲阶级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结论。现代有闲阶级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下层阶级的社会福利待遇,而且通过对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和科技的发展。

[1]Thorstein Instinct of Workmanship and the Irksomeness of Labor[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4,No.2(Sep,1898),187-201.

[2]乔洪武.论凡勃伦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哲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99(05):28-33.

[3]Brette,Olivier,”Thorstein Veblen’s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beyond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J].Europe-a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2003,10(3).

[4]庇古.福利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10):531-533.

[5]弗·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02):296-298.

[6]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45.

[7]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李华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文章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网址: http://www.xdxxkjzz.cn/qikandaodu/2021/0419/1352.html



上一篇:走向现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探索制度建设的基
下一篇:民族国家时代的帝国依赖

现代信息科技投稿 | 现代信息科技编辑部| 现代信息科技版面费 | 现代信息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信息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