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 ——习近平民本观的现代(4)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少数统治者对绝大多数人民的统治,“重民、富民、养民”带有明显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性。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渗透的民本思想是从绝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少数统治者对绝大多数人民的统治,“重民、富民、养民”带有明显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性。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渗透的民本思想是从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出发,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目的,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升华。这一“升华”是民本思想演进的现阶段的历史要求,也是当下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真正解放”做准备。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在这个国家被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需要。因此,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布局为保障。构建了新时代的民本观。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6]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一、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上古五帝时期,民本思想已渐趋成型了。《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里虽有儒家假托先王来立言的成分,不可否认的是先民为保宗族部落的繁衍,确实需保障生民的生命安全和整体利益。在群体之爱中,兼爱的仁德已经被塑造和表彰。而其根本则是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思想。周代殷商,周公以德系于天命,德之根本就是以宗法血亲之礼仪和同万邦,与民休养生息之权。殷鉴之启示,在于民心向背。所以周德就是惟新爱民。其根本也是以人民为本。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知识界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敬天”逐步演化为“重民”,不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孔子言仁,孟子言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并把老百姓与帝王比喻成“水”和“舟”的关系,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言教养,言人定胜天,都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充分表明了古代社会在治国理政中高度重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崇虚无的道家,谈天象的阴阳家,讲非攻的墨家,立论不同,但同归于治,也就是在周末战乱中,要重新建立起人间秩序,使人民得到安宁和幸福!近代以来,西方的民权、民主思想输入,我国原本的民本思想也进一步充实起来。已不是帝王出于仁慈,或者对天命的畏惧,或者是先帝、贤臣的进谏而表现出的仁民爱物的胸怀和富国安民的政治策略。而是要以现代政治思想,建立新的民主政治制度,以保障民生、民权、民主。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也高度重视人民的作用。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又提出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理论,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以人为本”,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宗旨。并将之表述为中国共产党谋民族独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初心。二、民本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实际运用在新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主义理论有机结合并娴熟的运用到当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思想。“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我们的改革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则是我们改革的根本目标。现阶段则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政治方面,执政者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从严治党。在文化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不断保障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人民的发展提供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更长远的发展。因此,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一)百姓情怀是治国理政的文化起点、共同富裕是民本思想的最终归宿绵延悠久、详密不间断是我国历史的显著特点。对于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对其怀有温情和敬意。习近平既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一位传播者,他博览群书,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其治国理政思想中,他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文化教化和改造的功能,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提出了深刻见解。这些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源于他植根于民的百姓情怀。他热爱人民群众,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当知青时,他与老乡们同甘共苦的经历对他影响极大。在以后的基层工作的经历中,他始终关心人民疾苦,走群众路线。他的父亲习仲勋曾多次对他说,无论当多大官,都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平易近人更要联系群众。习近平秉承家训在治国理念中亲民、爱民、为民,在国内外各种场合,习近平都能娴熟用典、用老百姓熟知的语言概括抽象的道理,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体现了习近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切为民的百姓情怀。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以维护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追求。党的十九大将这一追求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过程中,贫困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贫困问题本身更是一个世界难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明确的阐释了“消灭贫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在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消除贫困”更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2020年是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年。这也就意味着千百年来所困扰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但随着绝对贫困人口的消失,相对贫困成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实现绿色脱贫、减贫、防止返贫,是今后我国扶贫工作的关键。这也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民生。因此只有全面脱贫才标志我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民本思想是治国理政之历史逻辑、五位一体是民本思想实现之路径“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思维习惯,符合本国国情才最可靠、最管用。“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只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以及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才能更好的治理当下社会、走向未来社会。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合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千百年来,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民本思想在历史发展演进中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基因,是深刻影响着我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而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就把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党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断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在当今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思想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根基和血脉。为了保障人民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布局。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五位一体”也成为当下民本思想的实现路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的五位一体布局的主要内容,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建设为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资源。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五个方面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社会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消除贫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改革的初心和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理想。在经济建设的过程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建设,以保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方向。而法治和改革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其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从严治党。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人民是我们党保持不竭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告诫领导干部要关心百姓生活,重视群众利益。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切实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在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这些成分内含了民本思想中“民的修养和状态”,即以什么样的民为本,人民在社会交往中怎样享有平等公正的待遇,怎样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国以民为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下,在社会建设方面,国家更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一个双向运动。只有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标准,才能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人民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社会改革的历史合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实现繁荣富强了,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还要求以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给人民提供更优美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既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关系着人民群众自我目标的实现,更是衡量我国人民幸福指数高低的重要因素。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实际的民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提出有力的阐明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我们也正从过去更多的强调对自然的改造转变到人与自然的相容相生的思想中来,转变到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中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现代化,又是要保护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需要的现代化。三、民本思想的当代构建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在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重视“现实性”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统治中的富民、养民的传统民本思想。在传统社会中“以民为本、人民安居乐业”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儒家传统思想所倡导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观念在封建社会,在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因此民本思想在体恤民情、体察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推动作用等方面具有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民本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政治主体的二元性”。传统的民本思想虽然重视人民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但当时的社会统治却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重视人民的作用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这就形成了人民主体和君主主体的二元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富民、养民、安民”的政策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利益的,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的政治统治的烙印。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的民本思想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并结合新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实际赋予其新的内涵。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在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民本思想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是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再无自己特殊的利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形成了深厚的鱼水深情。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将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方针。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他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这充分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就克服了古代社会政治主体的“二元矛盾”。党始终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与人民群众一道在改造自然、改革社会制度等方面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体人民”是党“执政为民”的实现路径。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少数统治者对绝大多数人民的统治,“重民、富民、养民”带有明显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性。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渗透的民本思想是从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出发,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目的,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升华。这一“升华”是民本思想演进的现阶段的历史要求,也是当下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真正解放”做准备。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在这个国家被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需要。因此,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布局为保障。构建了新时代的民本观。参考文献:[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6]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文章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网址: http://www.xdxxkjzz.cn/qikandaodu/2020/1225/957.html



上一篇:关于现代资源勘察工程新技术应用及分析
下一篇:走向现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探索制度建设的

现代信息科技投稿 | 现代信息科技编辑部| 现代信息科技版面费 | 现代信息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信息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