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科技新闻传播的记者素养培育研究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基于科技新闻传播主要是指:适应时代发展新形势,通过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社交论坛等为代表的信息媒体,为科技新闻传播带来新手段新途径[1]。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环节,记者

基于科技新闻传播主要是指:适应时代发展新形势,通过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社交论坛等为代表的信息媒体,为科技新闻传播带来新手段新途径[1]。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环节,记者素养的高低,对基于科技新闻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基于科技新闻传播记者素养培育,以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

一、基于科技新闻传播的记者素养现状分析

(一)对媒介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把控程度有待提升。一是需求层次低。信息科技的应用给予人们最大限度的信息权益,包括信息获取权益、信息传播权益和信息存储权益等。当前记者的构成主体是80 后、90 后的年轻一代,对信息科技都有过接触。但是,他们对信息科技的需求内容、使用方式局限在较低的层次。据《科教导刊》2015年第2 期的文章关于记者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只有百分之六十的记者,对信息科技有较强的依赖感,只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记者可以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传播新闻。二是接触空间小。信息科技所展现的便利和迅捷让大众初步体验了新鲜感和认同感,但目前大多数记者对媒介的概念、形式、特点、规律,网络、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媒介支持系统等新的媒介技术和概念知之不多,部分新闻单位组织了与网络媒介相关的培训,但频次和专业性有待加强,并且大多是以通识教育的形式呈现,效果并不乐观,达不到基于科技新闻传播的记者素养需求。

(二)自我发展意识与独立意识需要加强

互联网空间将个人身份进行虚拟化和标识化。某种意义上讲,在网络社交平台中,网民所进行的交流互动是“相关角色”的扮演和塑造,与真实身份有一定差别。基于科技新闻传播更是如此,但目前还没有从本质上提高网络独立意识和净化意识。近年来,微信的私聊、群聊、公众号是实现信息传播的便利途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传播的效率超越了传统媒体。目前,网上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标题党,比如“99%的人不知道的秘密,速看”、“如何避免成为猥亵油腻男”、“这个科技的秘密,你绝对不知道”等等。为了炒作吸引眼球,致使从业的新闻工作者失去了该有的独立意识。进入某科技网站,先后出现“闪电盒子”、“病毒看看”等噱头的新闻app 广告,充分说明亟待改进,增强网络信息意识。

(三)传而乏慧,参与媒介和传播信息效益亟待改善

当下,除了传统“两微”之外,微视频、微直播和MOBA 类手游等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基于信息科技的微传播,带来新鲜感、便利感、获得感的同时,也对记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总体来看,面对新媒体的种种,多数记者能够做到熟练掌握融入其中,能够进行积极的参与,带来有益、有效的传播。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自主传播意识不够。目前媒介参与程度偏低,网络类推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新意和质量,对受众的吸引力持续弱化,要求记者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还需要提升一个层次。二是理性发声少。新闻转发和点赞评论功能存在触发点,即首先发布消息。以黑客技术等科技新闻报道为例,网络上言辞激烈、观点强硬的推送,煽动效应极强,更能够引起网民的反应和关注。而真正能够深入研究、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和积极发声的个人却极少,大多数在群体性网络热潮中泯然众人。三是媒体实践及教育力度不够。“微传播”环境下,“两微”是其发展壮大的根基,是信息交流的主渠道。然而,“两微”也是时代的产物,本质上提供给用户新的媒体实践的可能性。新闻记者线上线下活动结合程度弱,主动参加新媒体平台锻炼少,对于新兴媒介的发展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另外,在使用信息科技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这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二、基于科技新闻传播的记者素养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当前记者编辑在新媒体领域接触频率和热度较高,对其媒介素养的培育,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适应了记者自我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优良传统,各新闻机构更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教育课堂,进行媒介知识的“充电”。利用党团活动和集体大会等时机进行学习,邀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为记者开展专题业务讲座。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多种途径进行信息科技传播问题线上讨论,引领记者加强政治理论素养、新闻业务素养的学习,提升新闻传播者的素质,进一步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微传播”环境的综合业务素质[2]。

文章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网址: http://www.xdxxkjzz.cn/qikandaodu/2020/0808/519.html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感悟语文的知识美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降低高中生外语学习焦虑

现代信息科技投稿 | 现代信息科技编辑部| 现代信息科技版面费 | 现代信息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信息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