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究 ——

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学生在学习新概念之前,他们头脑中已经存在一些来源于经验和生活实践的、模糊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是学生基于当前知识的已有认识,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

学生在学习新概念之前,他们头脑中已经存在一些来源于经验和生活实践的、模糊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是学生基于当前知识的已有认识,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模糊的、错误的或空白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前概念不断发展成科学概念的过程。

有关前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03 年斯坦利·霍尔调查儿童对自然现象(如热、霜、火等)的观念,这是一项关于前概念的调查。1929 年,皮亚杰对前概念进行研究后出版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一书。随后,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开始关注前概念的研究。20 世纪90 年代后,我国学者开始对前概念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涉及自然科学领域中学生前概念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前概念”一词在我国首先被用在物理教学领域,后逐渐出现在生物学、数学、化学、信息科技等学科中,至今仍然是国内外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本文中提到的前概念教学,指的是基于前概念的教学。

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意义

前概念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前概念,了解他们拥有的前概念。

(一)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美国著名教育学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课堂习得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而非不知道什么。”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现代化测评技术、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同的前概念,将学生大脑中模糊的或错误的前概念全部捕捉出来,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恰当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活动中。通过因材施教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

前概念的转变和科学概念的形成。

(二)个性化学习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还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看待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捕捉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新知的获得,为个性化学习创造可能。

二、基于学生前概念的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是基于问题情境展开的。问题情境依托核心内容而定,学生有效参与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能加深学生对于所知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不一致,导致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听得一头雾水;教师依据自己的主观推测进行课堂预设,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些情况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教师没有关注或准确捕捉学生的前概念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把前概念作为理解知识的起点,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桥梁,在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通过侦测学生的前概念,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转变为正确的、科学的概念,根据不同类型的前概念调整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以“电子表格的认识与制作”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调整信息科技教学策略。“电子表格的认识与制作”是初中《信息科技》第一册(试用本)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功能和基本结构,能描述Excel 软件界面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含义;独立执行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工作簿等的基本操作;完成数据编辑和整理并独立操作填充柄。

(一)合理设计问题,捕捉前概念

1.问卷调查设计

教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进行了排摸,并通过详细的前测数据,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内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中预(3)班全班学生,共收问卷37 份,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表格的基本结构”“Excel 软件界面组成部分的含义”和“单元格、行列、工作薄、填充柄的基本操作”。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观题,学生可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第二部分为客观题,主要了解学生Excel 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如图1 所示。

文章来源:《现代信息科技》 网址: http://www.xdxxkjzz.cn/qikandaodu/2020/0805/501.html



上一篇:“数字化文艺学”学理建构小议
下一篇: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究 ——

现代信息科技投稿 | 现代信息科技编辑部| 现代信息科技版面费 | 现代信息科技论文发表 | 现代信息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